商丘:昂首阔步迈上新台阶
2012年05月02日16:15
商丘日报
摘要:回望过去五年,我们欣喜地看到,商丘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、城乡环境更加优美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,全市上下共同谱写了商丘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。
回望过去五年,我们欣喜地看到,商丘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、城乡环境更加优美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,全市上下共同谱写了商丘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。
这五年,是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性转型的关键五年,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的辉煌五年,是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五年。
综合实力显著增强
2011年,商丘市的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,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17.85亿元,是2006年的1.7倍,年均增长11.9%。财政实力明显增强,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6年的20.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6.4亿元,年均增长22.1%。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8346元增加到2011年的16151元,年均增长14.1%;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745元增加到2011年的5637元,年均增长15.5%。
这一串串闪光的数字,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使我市经济增长转入快速发展轨道,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。
产业层次不断提升
在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,调整结构,转变方式奏响最强音。市委、市政府坚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,不断优化经济结构,实现了产业结构由“二一三”到“二三一”的历史性转变,初步构筑起了充满活力、富有潜力、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。2011年粮食总产达121.64亿斤,实现连续8年增产,连续3年稳定在120亿斤以上,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。畜牧业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,我市已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商贸物流、金融、信息、中介等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我市全力推进煤及煤化工、铝及铝精深加工、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、装备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,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带动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。2011年,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87家,比2006年增加了421家;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70家,比2006年增加了212家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2.9亿元,年均增长18.9%;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,年均增长32.9%;实现利润126亿元,年均增长25.7%。
项目建设步伐加快
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。市委、市政府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,充分发挥商丘区位、交通、资源和环境优势,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,着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,努力增强发展后劲。我市围绕主导产业,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852.3亿元,引进项目2476个,其中引进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8个,投资总额422.3亿元;实际利用境外直接投资5.1亿美元,年均增长17%;出口累计完成4.7亿美元,年均增长20%。
五年来,商丘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一次又一次投资建设高潮掀起,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顺利进展,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。飞龙电器白色家电工业园、香雪海电器集团年产300万台冰箱冷柜生产和研发基地、万宝制冷工业园、中国手套城、力量新材料集团金刚石合成块等一批产业转移项目相继落户商丘。神火集团1×60万千瓦电厂、河南煤化集团千吨级碳纤维、浙江华美河南冰熊制冷公司冷柜、柘城海乐电子、夏邑彩虹纺织、大洋纱线、河南泰丰小鸟电动车等135个项目竣工投产,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蓄了能量,增强了后劲。
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
过去五年,是我市产业集聚区大发展的五年。我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,作为带动全局的重大战略,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,推动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大规模、高水平发展。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以上,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0亿元以上,入驻项目1096个,吸纳就业人员30万人以上。
2011年,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以上,比上年增长57.5%。实现利润80亿元以上,实现税收35亿元以上,增长76.8%。民权县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进入全省十强、十快行列,有4个产业集聚区纳入省首批示范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范围,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、县域经济的增长极,为加快商丘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五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,为未来商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今年一季度,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,在全省统计的17项主要指标增速中,我市有13项位居全省先进行列,总体经济运行保持了好的态势、好的趋势、好的气势。
——共 [1] 页——
免责声明:
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,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,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
(13838557722;13783601605)